|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温关怀”,别忘了农民

2010-08-22 05:20:10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张冰歌    发布时间: 2008-07-22 10:13:0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题为《悯农》的唐诗,用于体现现代农民的辛勤劳作情景,仍然十分确切。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并不在此,而是想说,在这个“赤日炎炎似火烧,如坐深甑遭蒸炊”的夏日,政府“高温关怀”也该普及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民。

  引发这个想法的起因,在于笔者日前看到的一则报道:连日来的高温酷暑天气,叫人难以忍受。16日,阳新县68岁的马老汉在田野收割早稻时中暑,倒地身亡。(7月18日《东楚晚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对于城里人只有一种想象,而对于农村人来说,就有真实的体会了。笔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不但看到更体会过。越是高温,农活越多。而对于有的农活,说是“干活”还不足以表现农民的那种劳作强度,完全是“抢”。接触过农村的人都知道,农村里头有个农业术语叫“抢收抢种”,即“双抢”。上面这则报道里的老人,就是身亡在高温下的“双抢”中。其实,在高温下劳作的农民中,时不时就会有类似情况发生。

    高温是一种灾害,当气温、湿度达到临界点时,人体热量散不出去,体温超过忍耐极限,就会出现意外。正是因为如此,政府便出台了“高温关怀”有关制度,给予了城市相关劳动者如:“错时避高温上班”、“高温停工不停薪”、“高温津贴”、分发“防暑降温品”等“高温权益”(尽管有的暂时还没有享受到,但他们有了这个权益)。而对于那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民来说,只有在高温下望“关怀”兴叹。

    农民,也是国家公民的一分子,也是劳动者,而且更是“冒酷暑战高温”或“冬战三九,夏干三伏”的劳动者,尽管他们的劳动是锄禾,而正是有他们的锄禾与禾下土的“汗滴”,才有了13亿人口的“盘中餐”。“高温关怀”止步于农民,显然是对他们的不公。

    对于农民们的如此劳作,有悯农之心的人肯定不少,然而《悯农》是唐朝的事,今天,我们不该是“悯工”,而是应该给予农民也本该有份的人性化的“高温关怀”,让农民们安全地劳动,快乐收获。

    如何关怀?照搬城里的“高温权益”并不适合农民的劳动特点,笔者建议:一是给农民发放“高温津贴”,让农民能买点“清凉”;二是送发防暑降温品,那怕是给他们发点清凉油、农村曾经发过的“救急水”之类的防暑药品,农民一旦中暑了,可以用来应急;三是让卫生医疗机构上门向农民讲解消暑保健常识。农民掌握了防暑知识,也有助于他们的自我防范。

    现在有个政治理念,叫“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政府的“高温关怀”就是改革发展成果,既然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那么,政府的“高温关怀”就不应该少了农民。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两名侥幸生还矿工的幸与不幸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