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女婿良心发现 盲母或有住处

2010-12-01 19:17:31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许多热心人愿帮助九旬老太母女,市民热议非深户在深如何养老

    热心网友关注此事的微博截屏。

    凌乱的白发,满脸的皱纹,昨日很多读者被94岁生日当天无家可归的易正英老人深深打动。老人女婿陈先生昨日下午悔过,开始找房安顿岳母,不少热心读者希望通过捐钱、捐物和提供住处等方式帮助渴盼共同生活的母女。网友也在微博上掀起热议:非深户老人在深养老,到底是当地政府负责,还是深圳市民政部门可以提供帮助渠道?

    女婿称已经开始找房

    岳母易正英11月18日乘大巴从湖北宜城老家长途跋涉来到深圳,却没有进到女儿家的10平方米小房,在蛇口一处工地、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和廉价旅馆辗转一周多,本来称“没办法、管不了”的女婿陈先生昨日下午开始去寻找农民房,改口称:“不会不管岳母,只是她来得突然,自己措手不及。”

    昨日陈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一上班,单位里看过报纸的同事都纷纷找他,说他狠心不管岳母,“做人做得很差”。陈先生说,自己和老婆结婚20多年,一直帮忙照顾眼瞎的岳母,只是因为老婆带岳母回深圳,并没有和自己商量,来了之后就没有地方住。他说自己年近五十,很珍惜这份保安的工作,三班倒的作息需要休息,但老人来到家里会自言自语,扰得没法睡觉。

    他对母女前三天住在工地的情况一直沉默,但昨日晚上表示会对老人负责到底。陈先生说,自己下午到蛇口湾下村寻找农民房,但房东一听说老太太90多岁,都赶紧打发他走了。

    曾学芬说,下午老公已经和自己通了电话,口气缓和了,但没有提对她们母女今后的安排。曾学芬说本想出去找一家更便宜的旅店,但是母亲身边离不开人,自己心情焦虑,所幸不断有好心人打来电话,询问需要什么帮助。

    热心市民慷慨解囊

    昨日不到9时,市民张先生就打进本报热线,询问九旬老太易正英的情况,他说自己被老人坎坷的一生打动,希望为他们捐点钱渡过难关。张先生说自己只是宝安石岩一家私营店店主,“现在很多人都为赚钱忙碌,忽视了底层社会那些需要帮助的声音。”

    另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先生打电话给温学芬,聊了半小时后给温学芬的银行卡打了1000元钱,他告诉南都记者,“这个时代有太多的骗局,但任何人还是要保持起码的信任。”

    一位媒体工作人员在看了易正英紧闭双眼倒在温学芬怀里的照片,她说想起了自己的外婆,当时就在网上给温学芬转账,“只能做这些,希望帮到她们”。

    也有几位市民称有便宜的房子可以租给他们母女,但温学芬态度迟疑,“我现在的工作在蛇口,虽然是一份刷马桶的活,但领导对我很好,我还是打算带着母亲在蛇口生活。”温学芬所在的皇庭房地产公司袁经理表示:“我们了解了温学芬的特殊情况,允许她处理好母亲的事再来上班。”

    昨日截至本报发稿,又有多位市民打进电话希望帮助这对母女。

    实在无住处考虑回老家

    在为这个一生坎坷的老人唏嘘担忧的同时,不少人质疑她做清洁工的女儿温学芬,将年过九旬的盲母接来物价高企的深圳,是否有能力真正赡养母亲?

    “我欢天喜地地接来妈妈,就是想和她在一起,没想到租房子成了难题。”温学芬告诉南都记者,自己接母亲来的路上盘算过,自己做清洁工一个月工资1300元,给母亲找一个500元的房子,还剩800元也够日常生活。

    据南都记者了解,在温学芬工作单位附近的蛇口湾下村,农民自建的“握手楼”单间的价格确实在500元左右。温学芬委托了姐妹同事寻找,但回复都说房东不能接收一个90多岁的老人入住,“有的觉得死在家里不吉利,也有的害怕出意外担责任,”昨日温学芬老公陈先生询问也得到同样结果。

    温学芬说,如果实在找不到住处,就会带着母亲回老家,“我才刚把妈妈带出来,本打算过两年退休再一起回家的”。

    温学芬来深圳打工四年,但她说自己对这个城市割舍不下。“在这里上公交车有人让座,我和老公的公司都对我们很好。”

    ■ 追问

    “深圳或可拓宽救助范围”

    在市民表达爱心的同时,不少人也表达了自己的疑虑,市民刘小姐认为:“温学芬应该带着母亲去她老家,向老家的政府部门求助。深圳的生活压力大过其他地方,需要很高能力才能生存。”也有网友在新闻跟帖中建议,“温学芬应该向深圳市民政部门求助,现在的社会怎么能允许出现无家可归的情况。”还有人表示了无可奈何,“九旬盲母还有个不舍弃她的女儿,那些天桥下无家可归的流浪老人,岂不是更可怜?”对于读者的疑惑,南都记者分别采访了各方。

    宜城市委办公室:建议去当地福利院

    94岁的易正英老人在湖北襄樊宜城市的一个小村庄里,度过自己的大半生,如今年迈突然在18日随女儿来到深圳,当地政府对她有着怎样的安排呢?

    湖北襄樊宜城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周先生告诉南都记者,温学芬在离开湖北前曾经到市委信访办求助,希望保留母亲的低保,自己在值班室接待了她,对温学芬和母亲的情况有过了解。

    周先生介绍,易正英老人在湖北当地已经没有直近亲属,她女儿在深圳打工,收入也不高,我们当初曾建议曾学芬不要带着老人长途跋涉,建议她把母亲送到宜城当地的福利院。

    温学芬说,母亲易正英从2003年开始在当地享受低保,最初每月只有100元,去年涨到390元,如果送母亲到福利院,低保要转到福利院的账户,而且每个月还要交几百元钱,而自己从情感上也没法扔下拉着自己不放的妈妈一个人离开。

    宜城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周先生介绍,当地近些年出来打工的人不少,但是带着老人进城的人还没有见过,“大城市消费高,打工的一般在那都赡养不起老人,基本所有人都把老人留在老家”。温学芬说,自己在离开的时候,周先生也告诉自己,出去不容易,在城市呆不下,就再回来。

    周先生说,市委信访办了解了易正英老人全家的抗日历史,虽然很多细节因为年代久远无法核实,但是当地很多百姓都参与过抗战,考虑到老人和她女儿身体不好的现实情况,为易正英保留了低保,保证每个月都发放到位,但每年都要通过网络等手段核实一下她的健康情况。

    深圳民政部门:可提供车票助其返乡

    11月23日至26日,温学芬曾带着母亲易正芬从蛇口赶到市内银湖处的深圳市救助管理站,但暂住三天就因为不满工作人员的态度愤而离开,救助站工作人员表示,即使她不走,在救助站最多也只能待十天“这只是供有临时困难的外地人求助的中转站,不能解决你没钱没住处的根本问题。”

    11月29日下午,南都记者在深圳市救助管理站接待处停留的短短十分钟内,就有4名求助人员入住救助站,其中一名为六十多岁的老人。一位接待人员边带着他向里走边说“你怎么又来了”,老人挤着笑说“没地方去。”

    救助管理处杨科长告诉南都记者,每天这样来求助的外地人不在少数,其中也有不少老人,有的是子女不管丢到社会的,有的是无儿无女流浪街头的,他们都没有深圳本地户口。

    深圳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像易正芬这样临时来深圳的非深户的养老问题,不在民政局日常的老龄人口帮扶管理范围内,他们一方面是子女自行负责,一方面是到深圳市救助管理站进行临时过渡,如果想回乡而没有路费,救助站会提供回乡的车票。

    深圳市救助管理站杨科长介绍,像曾学芬和她母亲这样拒绝我们提供返程车票的,我们就没有其他办法帮她,“至于她说把老人放在这自己出去找房子,我们不能允许,她必须时刻带着老人,我们不能开这个口子,不然那些不想养老人的外来工不都把老人送来了,我们受不了。”

    专家:深圳可探索非深户的救助

    深圳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翟玉娟称,在现有的法律体系内,对非深户农民工父母的养老问题是没有保障的,现实中也很少有农民工能把父母带在身边,他们多是留在家乡成为空巢老人。

    只有少部分取得深圳户籍的农民工,父母能够有条件进行随迁,不然就没有办法在深圳政府部门得到救助。但在深工作的非深户籍农民工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是属于社会救助范围,深圳市可以探索在现有尺度上对农民工及家属拓宽救助范围。

    老人沧桑的脸 击痛网友的心

    网友爱心接力,转发微博希望能给母女带来帮助

    昨天上午9时54分,南都的报道《我的娘,哪里给你一张床》被网友卓越兄发布到自己的新浪微博当中,“九旬盲老太,千里投奔女儿,流落深圳街头!与女儿住过露天工地,去过救助站,打过市长电话,仍找不到容身之所。昨天是母亲94岁生日,女儿不忍心母亲再流落街头,咬牙交了80元住宿费……”短短一天时间,94岁老人易正英的饱经沧桑的脸击中了上千名网友的心。

    网友在转发同时纷纷留言,“心痛、悲哀”,网友V IO S威驰留言说:“这个老人很可怜,伸出援助之手吧。”对老人充满同情的网友大多想尽一己之力,帮助老人做点什么。

    南都记者下午转发此条微博的同时,帮曾学芬说出了她的简单却难以实现的诉求,“希望在蛇口租到价格在500元左右的房子和母亲居住”,随后网友开始新一轮转发,“谁知道南山蛇口500元房提供一下”,网友寄望这样的多次转发,能帮助易正英老人在深圳寻到一个安身之所,找到一处安枕之榻。

    在近500条网友跟帖评论中,少数网友对老人女婿表示谴责,但更多网友关注易正英本身面临的生活困境的同时,关注到更多生活在天桥上、大街上的流离失所的老人,网友“任崇律师”不禁感慨:“一张饱经苍桑的脸,让人动容,引人深思。中国的民政部门都怎么了?”易正英的遭遇,也让部分网友产生了忧虑之感,网友“庵前人”留言评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现象在我等有生之年可能是看不见的了!面对这些,除了愤怒,没有脾气。只有在心里告诫自己好好对待自己的爹娘长辈。”

    ■ 网友心语

    家珲的二爷爷:小人物的悲剧就是社会脸上的伤疤,伤疤多了,这张脸也就没法看了

    五月的下午茶:偌大深圳,富裕如斯,竟不能帮这位94岁的老人安排一个小小的家么?

    于文华:深圳之大,祖国之大,却无老妈妈容身之所?

    女超人D围脖:谁看了这张纵横沟壑的脸庞,能淡定得了?

    真老顽童:如果一个社会的爱心关注度,要依靠媒体如此而为,那才是可悲!

    欧13620864795:如果每个人都想到自己老了以后是这样的话,这种情况还会有吗?

    品味春水秋香:父母们把我们养大不容易,真的不容易,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啊!

    清慌:心情很沉重,这是社会的责任。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陈显玲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两名侥幸生还矿工的幸与不幸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